思想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建设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教育中应努力溶入国学文化

发布日期:2013-12-18作者: 谢继安 肖婧浏览次数:44434

    中国的国学文化以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为代表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它为基础的。当今,正在被世界文化所认同、所接受。近年来,国外兴建了近三百多所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国国学文化的热潮,国外一批有识之士提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要想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儒家文化去寻找生存发展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世界教育大奖也最终定名为“孔子教育奖”,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崇高科学、进步的九三人不仅要以此为荣,以此为自豪,更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溶入国学文化,使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更加尽善尽美,为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一、 社会主义文化与国学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号召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国学文化中早就提出过做人就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再年青时培养德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就叫独善其身,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将来能报效社会,兼济天下,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一书中提倡人们做“新民”,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要通过不断修养以保持和弘扬自己的道德与学识,这和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完全一致的。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为了鼓励人们不断锐意进取,党中央有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这种思想则是完全取自于《易经》中的“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的编述,指出人们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不断地了解新情况,不断适应新变化,不断迈出新步伐。

    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向人们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全社会人民的行为规则,而这八荣八耻就是根据儒家文化中对“君子所为”与“小人所为”的区别而认真总结、归纳、演变而来的。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地、充分地利用宝贵的国学文化去教书育人,只要我们自己对国学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完全可以讲国学文化中的精华在青年学生中发扬光大。

    二、 在一些课程中溶入国学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作为溶入国学思想的先行课程可以选择语文、历史、哲学、政治、管理、创业、营销等经常开放的课程进行。

     比如国学中的孝文化,就是从教学中的“教”字讲范,教字的字形含义,就是说孝文化是教育的基础,孝文化应当贯穿教学的始终,历史上从来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可能在工作中友爱同事、忠实领导、报效国家呢?所以要相信: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这是在文、史、哲及管理类教学中一定要提出的。

     又比如在现代的管理学中非常讲究管理的流程,其实在国学文化中,二千五百多年的先祖圣贤是最重视流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个不可以更改的流程。“孝、悌、忠、信”也是一个流程,没有对父母的“孝”,就没有对兄弟姐妹的“悌”,也不会有对上级,对主管的“忠”,更没有对同事对客户的“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一个流程:凡事都要从身边做起,从爱身边的人开始逐步将爱传递、延伸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所以在讲管理类课程中,要评调古人的这种流程教育,教育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步地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道德健全的人、博学多闻的人、技艺超群的人。

    再比如在讲授创业课、营销课时,国学文化对我们后人的教导是非常中肯的。要教育学生,不要开口言利,而应该“先敬其事,后谋其食”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先把顾客的需求满足好,相信回报自然会有的。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在职场中,人脉、财富的关系,国学中提倡“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是非常符合辩证法和相对论的,一定是先有他人盈利,才有个人盈利;现有客户利益,才有营销利益。在职场中,一定要让合作者获得利益,才会有自身利益的存在。所以,以夺他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假、冒、伪、劣的职场行为,都将是以害人为起点,以害己为终点,这样就可以教育学生努力规避这些丑恶的行为,尽早走上职场的正道。

    三、国学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青年是社会未来,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能不能和谐发展,有赖于我们的教育,现在就给学生心田种下和谐的种子。

    孟子提倡的“四端学说”就是说要在人年轻是就种下四颗善良的种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四端的人,才会使未来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有四端的人,才会在未来社会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而培养“四端”是教育的责任,不培养“四端”,将来社会不和谐,师之过也!现代社会中有些年青人心灵的荒芜,杂念丛生,实际上是教育的失败。

    孔子在论语中对青年的教导则是更多、更具体、更值得我们在教育中传承给青年一代。比如孔子提到的青年人的交友问题。现在很多年青人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缘于交友的失败。我们的教师要好好告诉学生:“益者三友”可以交,“损者三友”不可近。要教育学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而要使我们能够有这种人缘,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需要努力修炼自己的,也就是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前提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敬”就是一种自重、自爱,“无失”就是既不失人,也不失言,“恭而有礼”就是尊重每一个个体,不以貌取人,不耻下问,平等谦和,这些都是维护社会和谐的要素。

    国学中除了对青年人有许多教诲之外,还提出许多做人处事的智慧。如孔子提出的“用人之长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必容人之短”就是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种大智慧,也是促进全体员工和谐共处的一种大策略。

     综上所述,在当今国外一片中国国学热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有一种将国学发扬光大的社会责任。国学是中国的专利。中国的教育者纷纷跑到外国传播国学,因而这一块的教育更不能松懈和放弃。古人云:“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以对青年教师而言,认真修炼自己的国学理论有些作为教育他人的教育者,孔子孟子为何人也不知晓,四书五经是什么也不知道,又从何谈起向学生传授国学思想呢?所以,教师在国学上的这种进修、补课是非常必要的。好在国学思想的宣传、普及、传播已经受到国学、社会媒体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为来宾的讲座是我们学习聆听国学课程的极好机会。但总在国内学习国学传播国学的热潮迅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