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闻道》:人生短暂,如何才能不虚度?
发布日期:2024-10-18作者: 机关支社 姚林君浏览次数:1887
作为全亚洲首位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的中国作家。刘慈欣震撼人心的作品,并不仅仅只有《三体》而已。《朝闻道》,就是他所有短篇小说里,让我屡次感怀的一部。
故事讲的是在未来时代,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将导致宇宙毁灭。为了阻止这样的灾难,宇宙中一名“排险者”出现了。
他怀揣着一个不为人类所知的宇宙终极奥秘。由于知识密封准则(即:宇宙中不允许高级文明向低级文明传授知识,低级文明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知识),求知若渴的科学家们,无法得到这个奥秘的答案。此时,一位名叫丁仪的物理学家提出一个方案:排险者可以先把宇宙的秘密告诉他,然后毁灭他。排险者同意了。
三天之后,数百名世界上各个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学者,齐聚在沙漠中的真理祭坛。他们提出了和丁仪同样的要求,用生命换取宇宙奥秘。科学家们的妻子、丈夫、孩子,各个国家的总统、元首,都在竭力劝说他们放弃这个疯狂的决定,可这些知识分子依旧一意孤行。即使得到答案后,他们只有短短十分钟的生存时间——没有直面死亡的恐惧,只有解惑之后的兴奋和喜悦。
一批批的科学家义无反顾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接着在强光中化为火球升上天空。
虽然《朝闻道》只是一部虚构小说,但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并不乏类似桥段。1958年,两弹元勋邓稼先接下国家重任,秘密赴戈壁滩开展核武器研制。走之前,他对妻子说。“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我的生命献给了未来的工作,做好了这件事,我的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都值得。”于是,在六年后的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第一颗氢弹也在罗布泊上空爆响。到1986年,新中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为了找回核心部件,邓稼先遭受了严重核辐射。仅仅61岁,他就永远闭上了双眼。
不仅仅是邓稼先同志。和他一起在沙漠中开展研究、隐姓埋名了一辈子的那些科学家们,至今很多连姓名都不为国人熟知。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争而殉道,奉献一生。
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般人也许无法理解:世间有什么能宝贵过生命?无法否认的是,在某些人眼中,比起追寻真理和实现自我目标,短短几十年时光真的渺小到不值一提。如果每天只是浑浑噩噩重复度日,那么一生和一天又有什么区别?
我是80后的尾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数十年的和平时期,习惯了享受生活,也不曾缺衣少食。年少时一心只读圣贤书,成年后似乎唯一目标就是结婚生子,找一份体面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终老。这也是很多人所认同的生活轨迹。看了这本书,我忍不住也会想:在这样的个人生活之外,我们是不是还有另一种活法?如同我们的先辈,那些两弹一星元勋们,他们离乡背井,举目无亲,在茫茫大漠戈壁日复一日做科研。工作辛劳枯燥也极其危险,但他们深知,自己羸弱的肩膀上扛起的重量,是国家的尊严,也是未来人民的脊梁,所以无怨无悔用自己的人生在沙漠中书写出最璀璨的诗篇。
同样的,作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民主党派成员,在生活之外,也可以思考如何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宽度和深度,而不仅仅是追求长度;去确定自己人生真正的信仰,梦想和目标,并孜孜不倦为之努力;去天长日久追寻自己内心的真理,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在时代的长河里如星河闪耀。水滴石穿,众人拾柴。哪怕是极其微弱的个体力量,说不定也能撼动历史呢。
静坐听雨无畏,无问西东求真。人生如白驹过隙,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短暂的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