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扶贫时代”助力“乡村振兴”——长沙市党外代表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暨年度履职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20-12-15作者: 规划支社 邓凌云浏览次数:20789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绘蓝图、指路径,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 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一名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党外干部,应不断学习、积极践行,结合《建议》中提出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与思考建议。
2004年起连续17年中央1号文聚焦三农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精准扶贫”,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同年长沙6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湖南省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是中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历史丰碑,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很自豪,在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在精准扶贫的大军中,我是“建功必定有我”的一份子!
长沙县蒲塘村是单位的扶贫村。2019年起,我带领团队下乡开展技术扶贫。我们编制了村庄规划,宣讲耕地新政,和 村民们协商用地布局方案;我们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对资源的数量、质量、价值量进行评估;我们研发了乡村规划软件,取得软件著作权,很好地提升了规划编审效率;我们组建了乡村联合工作站,倡导更多的技术工作者下乡;我们开设了志愿者支教“第二课堂”,每周三下午走进校园授课,让孩子们有了规划建设知识的启蒙;我们修缮了蒲塘农家书屋,营建“墨韵书香”氛围,为村民们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
蒲塘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已经脱贫,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在“第二课堂”,我上过一堂课《我和我的家乡》,让孩子们讲述他们眼中家乡因扶贫而发生的变化。“搬进新家了,学校新建了,道路硬化了,茶园变大了,河道干净了,公交进村了,游客变多了……”,我将这些变化一一记录在黑板上,拍照留存、时常翻阅,更加坚定自己在“后扶贫时代”继续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
“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是要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消除相对贫困,我认为仍需延续“精准扶贫”逻辑,促进三个精准化:乡村资源运营精准化、人群需求匹配精准化、公共政策制定精准化。对此,我有三方面建议:一是建议长沙尽快启动“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资源运营 精准化。智慧城市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应尽快形成全域城乡一体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近十年,长沙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聚焦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各类基础信息数据,更谈不上乡村电商、文旅、治理等应用场景的实现。以乡村文旅为例,如果我们能精准识别挖掘文旅资源形成长沙四季美景地图,比如春天哪里的油菜花最美,盛夏哪里的荷花最艳,秋季哪里去寻金色麦田,冬季哪里去踏皑皑白雪。通过类似主题数据库建设,既能精准助推乡村特色资源品牌化,又能加快实现乡村文旅与电商应用场景,更好激活“养在深闺”的乡村资源向资产、资本的转化。二是建议进一步关注“一老一小”问题,促进人群需求匹配 精准化。我的扶贫户90岁的奶奶尽管半失能但仍要独自做饭,通常只有一碗白饭一碟腌菜,让人心酸不已。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在社区、村全面推广“长者助餐服务,”包括配建“长者食堂”、提供配送服务。长沙已进入老龄社会,亟需提供更多适老化设施与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儿童对于规划建设的需求,与城市儿童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儿童更多关注的是安全问题,交通安全、步行安全、治安安全,而农村儿童更多关注的是足球场、篮球场配建的问题。长沙正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对于城乡儿童需求应实现差异化配置。三是建议启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空间矢量化,促进公共政策制定 精准化。通过将人口普查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关联,可以研判出全市人口分布的密度、规律与特征,哪些区域老年人多,哪些区域儿童多,哪些区域劳动力多,哪些区域高层次人才多,哪些区域人口密度大,为更加精准制定十四五期间我市城乡人口政策与人才政策、优化公共设施与服务配置提供大数据支撑。
两年的技术扶贫实践,让自小生活于城市中的我对乡村有了深厚的感情,也越来越多开拓创新有价值的工作。非常幸运,我的工作也得到了行业组织的认可,刚刚获得了湖南省城乡规划助力脱贫攻坚“十佳”优秀规划科技工作者。这是荣誉,更是鞭策!迈向新征程,我将继续努力,向时代的考官交上人民满意的答卷!